策略赢
近日
#左氧氟沙星 跟腱断裂#
的话题引发热议
微博截图
不少网友称这是第一次听说
对此满心担忧
关于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发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早在2008年就要求在该类药物说明书上添加“黑框警告”,以提示这一严重不良反应。
那么
左氧氟沙星
导致跟腱断裂的风险
到底有多大
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
风险有多大
左氧氟沙星是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因抗菌谱广、作用强,常用于治疗呼吸、泌尿、皮肤软组织等感染。但和其他药物一样,它也存在不良反应风险,其中肌腱损伤虽罕见,后果却可能较严重。
据现有研究,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肌腱病的发生率约0.01%至0.1%,更严重的肌腱断裂发生率则低于0.01%。也就是说,每万名使用者中策略赢,约1到10人可能出现肌腱炎等病变,发生断裂的不足1人。
需要注意的是
左氧氟沙星
致跟腱断裂的风险
并非人人相同
以下5类高风险人群
用药时需格外留意
60岁以上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肌腱柔韧性和血供下降,更易受药物损伤。
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此类药物本身可能影响肌腱,与氟喹诺酮类合用会显著增加跟腱断裂风险。
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实体器官移植(如肾移植)患者:需长期服免疫抑制剂(可能含糖皮质激素),身体状况较差,用药副作用风险更高。
运动员或长期高强度锻炼人群:肌腱负荷较大,更易受损。
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引发的肌腱损伤可能在用药后几小时内出现,也可能停药后长达6个月发生,多数患者症状出现在用药后2周内。因此,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需警惕,建议暂时避免日常活动外的运动,尤其是对抗激烈、给下肢带来巨大负担的运动。
肌腱损伤高风险人群
要注意这3点
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属罕见不良反应,规范使用时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
通常,口服、注射且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可能引发肌腱损伤;而滴眼液、滴耳液等局部用药,因吸收率和吸收量极低,重大毒副作用风险也极低。
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
想要降低使用左氧氟沙星
带来的肌腱损伤风险
可以参考以下3点建议
用药前主动告知医生病史、用药史(尤其是否用糖皮质激素),便于评估风险。高风险人群需更谨慎选药,或加强用药监测。
用药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密切关注身体状况,若肌腱(尤其跟腱)出现疼痛、肿胀、压痛等,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用药期间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减少肌腱刺激与损伤。
左氧氟沙星的其他注意事项
使用左氧氟沙星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光敏反应:可能引发日光或紫外线暴露后的皮肤红肿、瘙痒、皮疹,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需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做好防晒。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兴奋、抽搐,有癫痫等病史者慎用。
血糖波动:可能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用药期间需加强监测。
心脏影响:可能延长QT间期,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风险,有心脏病史或服用影响QT间期药物者慎用。
儿童青少年慎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未成年人骨骼发育,不推荐18岁以下使用。
药品是把双刃剑
再常用的药
也可能暗藏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尿急尿痛,都别仅凭经验随意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只有对用药心存敬畏,才能避免药物伤害。
来源:新华网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普中国;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